業界都在談論移動互聯網的美好前景,卻又都在感嘆移動互聯網的盈利門檻之高。日前,相對低調的百度移動亮出自己的成績:2014年第一季度百度移動業務營收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超過25%。
作為BAT的其他成員,目前,阿里巴巴的移動營收在其總收入占比大概為12%,而騰訊的移動營收在其總收入的占比為15%。一直給人印象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行動遲緩的百度,居然無聲無息的超越了其他兩家巨頭。
創造移動互聯網有效的商業模式真的很難嗎?確實,不管是思維還是載體,或是用戶體驗,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騰訊通過微信接駁獲取營收,在鏈接了京東后,購物也成為騰訊期望的盈利模式。不過最新的數據表明,京東通過微信下單的客戶最高僅占7%,這讓“微信是否是強渠道”的疑問再次泛起。而阿里巴巴則更是在移動互聯網上苦于沒有入口而更加捉襟見肘,移動布局和營收成了馬云心頭的痛。而近兩年百度移動的布局讓很多業內人士直言看不懂,從收購91、力推百度地圖和移動搜索,感覺什么都做了,但卻并沒有類似微信、滴滴打車等如此高黏度的產品出現。
正因為這些“看不懂”,這次透露的移動營收數據才格外讓人意外:在移動端成功逆襲,百度的移動布局做對了什么?
首先,拋開表面上的喧囂來分析就會發現移動搜索是百度移動端的核心樞紐。
兩年前APP大行其道,移動搜索有式微之勢。今年各家移動搜索紛紛回潮,UC的神馬搜索,360移動搜索,移動搜索一時間又成了香餑餑。其間原因為何?因為不管用手機還是用電腦,搜索仍然是網民的強需求。有需求,就要有解決方案;有解決方案,就能產生價值。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只有百度一家扎扎實實去做了。別人家一窩蜂去做APP的時候,百度埋頭在做搜索;別人家回過味來一窩蜂來做搜索了,百度的搜索已經做到前面去了。這就讓人感嘆專注的力量。
同時百度在移動搜索之外,也通過眾多移動產品完成生態閉環。隨著2013年著重布局了移動搜索、應用分發、地圖和移動視頻等四大入口,目前已有14款移動產品用戶數過億,其中“手機百度”客戶端用戶在最近3個月內由4億增至5億,成為支撐百度移動營收過硬的重要原因。百度在移動端的布局相互依存,互相倒流。用戶通過百度搜索能完成地圖定位、在線溝通、回呼等不同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同時也能轉化至百度搜索上來。這樣一個閉環能為用戶提供最方便好用的搜索體驗。
其二,技術實力。
對于技術的重視,國內互聯網中百度無論從技術投入、人才儲備、數據研發等各個方面都屬于國際前列。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互聯網公司平均將7%的營收投入研發,國內互聯網企業約為4%,百度則大約為12%,其投入資金還在不斷增長中。大量資金的投入,保障了服務端的穩定,百度旗下14款過億用戶的APP,都獲得了技術的支撐。而且這個數字,基本上可以看出一家互聯網公司“投資未來”的力度。
除了資金投入之外,百度還非常重視人才的引進。“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領銜的一批高級科研人才正在不斷被百度從各家大企業中挖過來,給百度技術提供“核動力”。百度還推出了“少帥計劃”,給年輕的科學家提供人、財、物,讓這些人無束縛地進行各種研究,去為百度將來的發展進行探索。
從目前的產品表現看,百度在語音、圖片搜索和搜索樣式的創新展現方面,都把后來者甩開了幾條街。以至于百度內部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一個新的產品一旦推出,下一步就是去看看競爭對手copy到了什么程度。技術能夠提供超越競爭對手的用戶體驗,也能夠提供精準的商業廣告投放。今年5月百度移動鳳巢系統上線一年,以其精準的效果逐漸得到廣告主認可。這也是百度移動營收過四分之一的保障。
其三,移動生態建設。
2013年初,由百度技術支持建設移動站的百度推廣客戶僅為30%,而今年這個數據達到了90%。這是百度一直在大力推進移動站建設的突破。據說到今年底,所有的百度推廣客戶在移動端都將實現手機站建設。百度這幾年來不斷推動移動建站,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讓網站建設一個適合手機展現的移動站,但站長愿意這樣去做,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建設手機站并推廣,必然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營銷專家孫陶然對于目前百度推廣的評價是:“不是因為李彥宏是我的同學才這樣說,如果一個媒體上的廣告持續在增長,說明效果是好的,反之如果走下坡路就說明效果差,所以,大家現在看到一些傳統媒體廣告增長下來了,其實是根據它的效果來決定的”。
百度移動的布局從一些中小企業中已經初見端倪,例如,大麥網通過百度移動推廣獲得在移動端的營收增加3倍,中和教育的通過移動搜索代入的訂單量增加3成。互聯網正在經歷最大的變革,傳統企業的營銷推廣從APP到微信營銷,再又回到移動搜索推廣營銷,也在證明如何通過精準的數據化的營銷連接人和服務。而百度通過多年的移動搜索布局也正在發揮他應有的作用。
“連接人和服務”,李彥宏最近在百度內部頻頻提及的一個愿景。但是,手機作為人的延伸,也為“鏈接人和服務”提供了有史以來最富想象力的場景。BAT如果想要在移動時代持續將產品和生意做大,唯一的路子,還是專注在技術和生態建設方面。